聚智 开放 协同 共赢

weibiaoti-1.jpg weibiaoti-1.jpg

中国中车成功铺设“中国创新创业”赛道 助推轨交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搭乘中国中车,砥砺奋进征程。9月9日,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大中小企业融通专业赛首届中国中车专场决赛在线上举行。通过激烈角逐,北京泓慧国际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和中车工业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从众多优秀科技企业中率先跑出“加速度”,分获成长组和初创组一等奖。同时,这项为期两个多月的赛事圆满收官。 决赛当天,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军、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保明、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主任秦青松等领导和嘉宾参与到各项环节。决赛全程开放直播,在互联网上奏响了轨道交通产业协同创新的强音。
鸣响产业协同“集结号”开启融通发展“新旅程”

        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产业龙头创新引领、激发科技企业创新活力,中国中车作为轨道交通产业“火车头”,首次接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向全国中小企业鸣响产业协同的嘹亮号角。大赛自7月13日点燃列车引擎,围绕轨道交通产业征集优秀创新技术,共吸引来自全国28个省和计划单列市的135家企业搭乘“中国中车”,“协同之旅”在广袤的创新创业沃土上启程。大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铺就了一张智慧高速、纵横通达的“高铁网”。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国企是推动复工复产的主力军,中国中车通过搭建云大赛,盘活产业优势资源,在新材料、智能制造、能源与动力等技术领域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供需对接。参与比赛的中小企业作为新时代科技创新力量的“突击队”,与中国中车核心资源衔钩接轨,为高质量复工复产夯实了技术创新基础,为产业迸发出了更加强劲的新动能。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我国推进“双创”平台建设的工作范本,第九届大赛响应疫情新形势下的中央工作部署,落实科技创新支撑复工复产的工作要求,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突出产业需求。决赛当天,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通过视频表示,“用创新驱动深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大赛的一项具体举措。希望中国中车通过大赛凝聚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探索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成功模式,为我国轨道交通产业转型升级,为实现轨道交通领域企业的创新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希望大赛能够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创新创业梦想、实现新发展的广阔平台。” 勇担国企责任、引领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此次大赛是中国中车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大中小企业融通平台、强化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一次生动实践。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军在赛后提到,“通过‘赛马场上选骏马,市场对接配资源’的平台机制,大赛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了碰撞思想、交流成果、展示风采的云上舞台,同时也促进了产业资本、行业数据、顶层技术等创新资源与最新科技成果的有效对接。中国中车希望打造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特色产业轨道,让中小企业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搭乘上‘高速列车’。”
飞轮储能和超级铜技术夺冠

        参加决赛的12家企业,来自北京、上海、深圳、浙江、陕西和青岛,它们带来的项目代表了我国轨道交通产业的技术创新方向。其中,6个项目聚焦能源与动力方向,主攻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和动力电池电机的安全和能耗管理;4个项目聚焦装备智能化方向,重点开展智慧养护、自动控制、雷达监测等技术创新,是我国推进“新基建”发展的重点攻坚领域;两个项目属于材料科技方向,它们利用热沉材料、超级铜材料解决高功率芯片散热和能量损耗等问题。 所有参赛代表在线上与决赛评委展开互动交流和精彩答辩,参赛者详述自身技术在轨交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实际应用和市场前景。整个赛场以实现协同创新为核心,各方围绕产业供应链、研发能力互补、数据共享、股权投资、园区落地等合作领域,共同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来自北京的“泓慧飞轮”,其参赛代表沈庆生在赛后表示,“能够获得成长组一等奖是对研发人员的回报和荣誉。我们一定会在中国自主飞轮领域不断创新,助力产业升级。”来自青岛的“超级铜”技术则斩获初创组桂冠,该企业代表章潇慧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超级铜’项目希望有机会继续凝聚各方面社会资源,融合技术与资本,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项目的真正落地,实现国家、企业、科研人员共同受益,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首届中国中车专场决赛选拔出的一二三等奖企业将推荐入围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在大赛最高舞台上展示轨道交通产业的创新创业风采。 集聚资源构建轨道交通产业新生态
        “我们希望通过大赛的逐层选拔和需求对接,发掘拥有高成长潜力的科技企业,与中国中车携手共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美好未来。”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保明在决赛中表示。该中心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以轨道交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为核心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将为参赛企业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提供融通发展机会。 “在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方面,我们将努力呵护每一颗企业种子的茁壮成长,聚焦核心技术攻坚、聚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速创业项目成熟落地,形成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引擎。”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主任秦青松作为评委向优秀项目发出落户邀请。该示范区是以轨道交通为主导产业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在此次大赛中探索出了以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企业梯次培育为特色的集群发展新模式。 此次决赛由来自青岛市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中心、中车(青岛)科技创新创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深圳同创伟业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创业接力基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机构的创投专家组成,赛事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国高新区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全国各地的投资人和企业家进行直播。 中车资本旗下的中车(青岛)科技创新创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作为大赛协办单位,专注轨交领域的创新技术和成果转化,此次决赛企业将优先纳入创业投资尽调范围。其总经理陆建洲作为决赛创投评委表示,“进入决赛的企业聚集高端应用,有的技术实现完全自主可控、有的实现进口替代、有的是问题的解决者。中车创新创业基金通过本次大赛了解到了这些硬科技企业,下一步将深入与企业沟通,开展投资和加大支持力度,助力企业加速成长。” 除了中车的产业资本,此次决赛还获得了社会投资机构的关注,深圳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管理合伙人丁宝玉,上海创业接力基金主管合伙人祁玉伟在线上参与了项目评审。丁宝玉参评项目后赞叹,“今天的参赛项目非常具有特色,有些项目在各自领域排名前三。我们的投资逻辑是,团队是否优秀;市场空间是否广阔;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今天参赛项目都很‘靓丽’,希望有机会在中国中车组织下与12家企业做进一步对接。” 整个赛事还获得了中车青岛四方股份、中车长客股份、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中车唐山机车、中车大同电力机车、中车南京浦镇车辆等机构的参与,他们充分释放产业需求,形成多方合力共推轨交技术创新。大赛以“比学赶帮”的形式开展技术融合、人才融汇、产业融通。以线上互动交流促成长期对接机制,各组织单位将对参赛企业在技术、数据、资本、市场、政策等方面的发展需求进行动态跟踪和深入分析,努力构建轨交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
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大中小企业融通专业赛
首届中国中车专场获奖榜单

初创组获奖企业
一等奖

中车工业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
二等奖
华驰动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三等奖
上海蛮酷科技有限公司
优秀企业奖
陕西博志金钻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深圳市上欧新材料有限公司
宽衍(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成长组获奖企业
一等奖

北京泓慧国际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二等奖
上海英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三等奖
中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优秀企业奖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航智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建德华明高纳新材料有限公司
相关推荐